一、春节后想去南方旅行。路线襄樊——成都——乐山——重庆——昆明——石林——南宁——广州——龙南。会在广州呆上几天,在周边省市转转。求建议。1,一个人。2,提供些特有意思又离上述城市不远的小镇。

我只能回答你成都到乐山这一段的路线:成都附近的“洛带古镇”才开发出来的,乡土气息浓郁;乐山就有个犍为县,境内的罗城古镇和清溪镇的嘉阳小火车,比较可以。上述的古镇比较适合采风,要是去看嘉阳小火车就在春天的3月底去最好,油菜花开了比较漂亮。 路费:成都到乐山45元,乐山到犍为18元,犍为到罗城7元,犍为到嘉阳小火车3元,门票:上述地点不要门票钱,但是一个人旅行嘴巴甜点问司机和售票员他们会给你说的再仔细点。

我也是几个月前去过,要是你过年去,估计车费要涨哦!

二、春节期间在广西旅游哪里比较好玩

桂林不错啊,桂林是世界旅游名城,国内外很多人过来游玩。

1、桂林市内一日游,可游玩两江四湖、王府独秀峰、刘三姐大观园、芦笛岩、梦幻漓江等。市内这些景点不算很远,都有公车到达。 2、桂林漓江阳朔一日游,到桂林要游漓江。这一天游览大漓江(船游四个小时,要提前一天定)、下船后游览阳朔陆地风光(大榕树、月亮山、图腾古道、世外桃源、遇龙河风光),还有阳朔西街、印象刘三姐。晚上回桂林市内住。晚上宿奇胜酒店( )

3、龙胜温泉两日游,冬天泡温泉是最好的。泡龙胜温泉和住温泉酒店(中心酒店、龙福山庄、温泉宾馆: ,定房含早餐、正餐、温泉无数次泡 )从桂林到温泉需要3个小时车城。先在桂林汽车站坐车到龙胜县城(2个小时),从县城转车到温泉(1个小时)

三、春节期间去南京旅游的人多吗?有没有南京的朋友给解答一下,正月初一出发。初六返回青岛。

一般吧 小吃随时去都可以吃到

四、春节期间南宁到崇左的快班车票是多少啊?

南宁-崇左 终点站:崇左市客运站 票价:50左右

07:40 08:40 09:40 10:40 11:20 12:20 13:20 13:50 14:30 15:00 15:30 16:00 16:30 17:30 18:40 19:40 20:40 琅东的,

五、围绕广西的春节习俗写一篇作文

请你自己灵活改动: 南宁地区春节习俗 春节是南宁地区一年中最大的节日,初一零时起,家家燃放鞭炮,表示辞旧迎新。初二亲友带上礼物互访“拜年”。十五元宵节晚上闹花灯。十六县郊农村举行庙会、“抢花炮”。按壮家独特的春节习俗,还要进行挑新水、喝伶俐水、舞狮、舞鸡、舞春牛等活动。大年初一的拂晓之前,壮族的家妇就已纷纷到小河去为全家挑新水了。在挑新水时,还要捡几块与家畜相像的石头回家,并且一路走一路模仿六畜的叫声。回到家里,就把这些石头放进猪圈、牛栏,祈求六畜兴旺。然后,用新水煮新年茶给全家喝。壮家女要喝伶俐水,就是在汲新水之前,争着喝由村中公认的“伶俐嫂”捧给大家的清水,她们相信这样便可更加聪明伶俐,待嫁姑娘更是借此机会补求在新的一年里找到如意郎君。桂西一带的舞鸡、舞春牛更是别具特色。大年初一,由舞鸡的青年提着用木头、木瓜做成的两门鸡,打着锣去各家各户贺年,他们唱起吉庆幽默舞鸡歌,使主家喜笑颜开。主家从“鸡”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,祈求六畜兴旺。舞牛更是有趣。舞牛人用系作精巧的“春牛”表演,一人在前撑着牛头,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;后面由一个手拿犁架的汉子驱赶着“春牛”,簇拥着春牛的还有敲锣打鼓的,唱春牛歌,浩浩荡荡,喜气洋洋。 舞春牛 桂西一些地区,世代流传的舞鸡、舞春牛活动,增添了春节的喜庆气氛。舞鸡的年青人提着用木头、木瓜做成的两只斗鸡,打着锣到村中各家各户去贺年。舞鸡歌吉庆幽默,使主家喜笑颜开。送给贺年的舞鸡者红包,从“斗鸡”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,以祈求六畜兴旺。 舞春牛更为有趣。“春牛”是用竹片巧妙编织而成,牛头、牛角糊上绵纸,画上牛眼,牛身是一块黑布或灰布。舞牛人敲锣打鼓在村中表演,钻进布底的两人,一人在前撑牛头,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,后面跟着的是一个手拿犁架的汉子。此外,还有敲锣打鼓的,领唱春牛歌的,他们走到哪里,哪里就有歌声笑声。舞罢上村又到下村,从初一闹到元宵节。舞春牛的人们为农家带来了节日的欢乐,同时,也寄托着对农家丰收、祥和的祝愿。 打扁担过新年 “正月舂堂闭轰轰,今年到处禾黍丰。”这是广西马山、都安、上林、忻城等地壮家流传的一首古谚。唐代刘询在其《岭表录异》中曾生动地记载了舂堂的舞韵:“春堂者,以深木刻而槽,一槽两边,约排了柠,男女立以舂稻梁,敲磕槽舷,皆有遍拍,槽声若鼓,闻于数里,虽思妇之巧弄秋砧,不能比其浏亮也。”今天,代替舂竹的是农家的扁担,木板代替了大木槽,古老的舂堂以打扁担的娱乐形式焕发了生机。 从每年的除夕到正月十五,轻快悦耳的“登登打、登登打、登登打嘟打”的打扁担声,响遍了壮族山乡。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,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,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,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,自娱自乐的“打着堂”,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。 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、四人穿花、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。舞者多为双数。表演者手拿扁担,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,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,时而互相撞击扁担。扁担在手中运用自如,或正面、或反面、或侧面敲打,发出的声音或脆、或沉,声声相异,形成节奏明快、起伏有致的韵律。在扁担不断相击中,表演者不停地穿花转动,更使人眼花缭乱。技巧娴熟的各种动作,在声声扁担撞击声中轻松完成。 喜庆佳节的打扁担活动,更是热闹非常。场上长形的竹筒和锣鼓与之伴奏,围观的群众不时地传出唱彩声,节日气氛特别热烈。 在打扁担的人群中,你可以发现两髻斑白的老人和稚气十足的孩子,有的全家挥扁担上阵,有的母子同场打扁担,你赛我、我赛你,整个打扁担活动洋溢着欢乐的笑声。 赶圩路上,山民们腿走酸了,肩挑累了,就把担子一放,打起扁担,不一会儿疲劳便在扁担声中消失了。赶墟路上的打扁担活动即兴而起,尽兴而散。打扁担真是壮乡的一种轻巧而方便的文体活动。 “打扁担”的舞蹈语汇,具有丰富的农耕文化色彩,舞蹈造型与农耕劳作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