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广东省阳江市自驾到广西陆川多少公里

驾车路线:全程约250.0公里

起点:阳江市政府

1.阳江市内驾车方案

1) 从起点向东北方向出发,沿东风三路行驶180米,过右侧滚启态的阳光假日酒店约80米后,调头进入东风三路

2) 沿东风三路行驶120米,过右侧的泰润百货商行,右前方转弯进入东风三路

3) 沿东风三路行驶200米,在第1个出口,直行进入漠江路

4) 沿漠江路行驶3.2公里,右转进入建设路

5) 沿建设路行驶2.2公里,左转进入G325

6) 沿G325行驶4.9公里,过黄岗小桥约320米后,直行进入G325

7) 沿G325行驶80米,在第2个出大源口,朝阳春方向,右前方转弯进入S277

8) 沿S277行驶3.0公里,稍向右转上匝道

2.沿匝道行驶2.7公里,直行进入沈海高速公路

3.沿沈海高速公路行驶93.8公里,朝电白/高州方向,稍向右转上匝道

4.沿匝道行驶820米,直行进入包茂高速公路

5.沿包茂高速公路行驶34.0公里,在S113/高州/谢鸡出口,稍向右转上匝道

6.沿匝道行驶1.4公里,直行

7.行驶470米,左转进入S113

8.沿S113行驶5.5公里,直行进入S113

9.沿S113行驶80米,在第2个出口,左前方转弯进入高凉东路

10.沿高凉东路行驶90米,直行进入高凉东路

11.沿高凉东路行驶80米,直行进入潘州东路

12.沿潘州东路行驶580米,右前方转弯

13.行驶590米,右前方转弯

14.行驶180米,右转进入北关街

15.沿北关街行驶10米,左转进入沿江东路

16.沿沿江东路行驶270米,左前方转弯进入沿江南路

17.沿沿江南路行驶490米,直行进入沿江南路

18.沿沿江南路行驶290米,在第1个出口,右转进入安荣一巷

19.沿安荣一巷行驶710米,直行

20.行驶330米,稍向左转

21.行驶740米,直行进入G207

22.沿G207行驶9.3公里,朝石板/北流/高州市冼夫人纪念馆方向,稍向右转上匝道

23.沿匝道行驶670米,直行进入S283

24.沿S283行驶20.3公里,左前方转弯进入S284

25.沿S284行驶4.6公里,过陵江大桥约150米后,直行进入S215

26.沿S215行驶12.2公旁弊里,稍向左转进入S103

27.沿S103行驶6.8公里,直行进入S103

28.沿S103行驶130米,在第1个出口,直行进入S103

29.沿S103行驶35.0公里,直行进入向阳路

30.玉林市内驾车方案

1) 沿向阳路行驶1.5公里,左转进入温泉大道中

2) 沿温泉大道中行驶1.3公里,右转进入通政路

3) 沿通政路行驶290米,过振兴大桥约120米后,到达终点(在道路右侧)

终点:陆川县政府

茂名高州艾籺怎么做?

茂名高州艾籺春节长假结束,离正月底也就不远了。农历正月最后一天又称为“正穷节”,即正月结束的意思。在高州老家“正穷节”还有另一层含义,因本地“正”与“蒸”同音,“正穷”即“蒸穷”,即将穷苦病患从人世间“蒸发掉”。因而也就有民谣唱道:“正月穷,踏艾茸”,意即做艾籺。这天,乡间户户饮艾茶、插艾花、吃艾籺。在这之前孩子们都要利用节假日到薯田、冬闲地里采摘艾菜,拿回家中洗净、晒干、备用。等到“正穷节”那天便开始做艾籺了。 第一步:在锅里烧适量开水把红糖放进去一起煮(视乎家庭喜好,喜好甜点就放多一点糖),然后将小部分糯米粉倒进开水中,并不断用铲子搅动至熟浆状,再铲出放在备好的粉堆里; 第二步:把艾菜搓成茸状,放进锅中煮熟,搓干水,将艾茸加入第一步煮熟的粉浆中搓均匀,并不断揉进糯米粉搓成团(直至粉团没有裂痕),然后分出比乒乓球大点的小粉团,分别将小粉团捏成圆形薄片,并用薄片包上事先炒好的馅料。 第三步:馅料制作。家乡人做艾籺有喜欢甜馅料也有中意咸馅料的。一般是甜馅料居多,寓意新年甜甜蜜蜜,生活比蜜甜。咸馅料一般用绿豆、花生、瘦肉粒、虾米、芝麻炒熟、炒香;甜馅料则用椰丝或经腌制过的脆脆木瓜丝、再加上炒香的花生仁、芝麻仁等,味道绝对一流。 第四步:印籺。艾籺同样也要印上花纹字样。即是将包好的艾籺胚放入木雕“寿桃”形或方形的籺印(籺印是用木板雕成寿桃的形状,中间刻有个“寿”字)中铬一下,随即用蕉叶或者是菠萝树叶垫好摆放至蒸锅里,蒸熟后取出再在籺中间点上一红点以示吉利。因艾有去尘排积利于身体健康,所以人们非常喜欢吃。 关于“正穷节”做艾籺,主编很小的时候,就听奶奶绘声绘色讲述这样一个有趣传说。 话说从前,到了“正穷”这天,人们纷纷把自家的门户关得严严实实的。因为当时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一个坦胸赤膊、污垢满脸,发如乱麻,眼睛发紫、深如葛色的怪物,人们叫他作“穷鬼”。他这天逢门必进,不是讨钱,就是讨吃,他是个贪得无厌之徒,每次讨走东西的数量相当惊人,若稍不遂其意或得罪了他,他便在你的家门前闹个不休,甚至死死将你缠住,使你不得安宁。用此方法,害你来年五行低落;有良田者,终年没收成;做生意者财路倒闭,老本蚀尽。对于穷得揭不开锅的人,也要搞得你妻离子散、别乡离井。无怪当时有句这样的俗语:“穷鬼”入屋,不是乞钱便是乞谷。总之“穷鬼”是个众人憎恶的坏家伙,他来无影去无踪,有人说他是天上“灾星”下凡,不敢惹他,于是一筹莫展。 后来村民从龙山寨请来一位道士试图征服“穷鬼”。但来者其实是在寨里专为道士做饭的厨师,至于法术只是一知半解而已。捉鬼之技,更谈不上。这个所谓的道士自知武艺还未到家,何况这怪物是个不好对付的厉害家伙,但如不征服此怪,又觉对不起乡亲。一天夜里,他冥思苦想中,不知不觉伏案睡着了。梦中他忽然悟起师傅曾教过他用“艾草”驱除瘟疫魔怪的方法。第二天清早,道士便带领人们到田里采摘“艾草”,采回艾草后,将其枝杆晒干作焚料,叶、芽洗干净后切碎磨成糊,然后倒入米粉中拌匀放至锅里煮透,捞起凉一会,就分别做成一团团,再放至蒸器里蒸熟,这就成了最初的“艾籺”。 到“正穷”前后,道士将艾草干枝堆放门前焚烧,同时将艾摆在门前,等“穷鬼”拿去吃饱后,就不再来捣乱了。这方法一下子传遍百里千乡、各家各户都照着做,果然灵验,这习俗便一代代流传下来,每年到了正月底,家家户户做艾籺,用此方法征服“穷鬼”。 我想,传说,终归是传说,世上哪有鬼呢,并不足信。这只是人们将做艾籺赋予传奇故事,让其蒙上一道神秘色彩而已。人们要征服的只是心中的魔障“穷鬼”,在勤勤勉勉采“艾草”与做艾籺的劳动中,“穷鬼”哪里还敢光顾。 其实,民间任何一种美食的产生并得到人们认可并世代流传至今,无不彰显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与探索精神。现在艾籺不再要等到正月才可以吃到,在茂名任何一间酒店,只要你想吃,都可以为你奉上。平时,一年四季,在菜市场也有专门档口销售,想吃多少买多少,方便至极。通常,单位公务接待或私人招待外地亲朋戚友也都喜欢点上这道特色美食——艾籺,让客人品尝,既体现地方特色,又有食疗效用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,食物丰富,人们都变懒惰了。